解读《阿凡达》败走奥斯卡之谜 [5P]
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由《拆弹部队》获得似乎是个预料中的结局,但它的胜利绝对是个意外。毕竟它这部有史以来票房最低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竟扳倒了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阿凡达》的落败不仅因为它是科幻题材,更因为其大量使用CGI技术而无法从“真人”演员那获得支持。

《拆弹部队》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激动落泪。
网易娱乐3月8日报道(Man/编译) 美国当地时间星期天晚,当颁奖嘉宾宣布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由《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获得时,一切看起来几乎是个预料中的结局。因为在此之前前,这部影片实在赢得了太多重量级组织和个人的芳心——获得了来自制作人协会(Producer's Guild)、英国学院奖(BAFTA)、美国重量级影评组织广播影评协会(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国民社会(national society)和纽约、洛杉矶以及其他地区评论团体的嘉奖。
比实力:各有软肋
《拆弹部队》题材难过观众关
《拆弹部队》即使看上去得到一切,它仍不是一个定数。在历史的篇章中,它的胜利绝对是个意外。毕竟,它是有史以来票房最低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放映这部影片的银幕从未超过535块;而且,它竟扳倒了现代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把那部在全球上映持续了将近三个月,目前仍有数千块银幕正在播放的超级大片活生生挡在了奥斯卡的殿堂门外。在电影讲究超大制作的“大片时代”,相比耗资超过2.3亿美元的《阿凡达》,《拆弹部队》仅用了小小的1100万成本。

涉及“伊拉克战争”题材的电影历来票房冷板凳。
事实上,《拆弹部队》的夺奖道路走得并不容易,它不得不打破制作人格雷格·夏皮罗(Greg Shapiro)所说的“伊拉克战争咒语”,因为过去所有涉及这一战争冲突的电影无一幸免地坐上了票房冷板凳。它不得不坚强地顶住来自媒体以及部分军事人员的攻击,后者对影片描绘核威慑拆除部队的真实性从来保持着质疑的态度。
影片还在颁奖典礼之前引发了“拉票门”,制片人尼古拉斯·查蒂尔(N icolas Chartier)虽公开道歉,却也成为了奥斯卡史上第一个被禁止出席的人。但尽管如此,它仍不得不在顶峰娱乐公司(Summit Entertainment)这家从未拿过一樽奥斯卡小金人的新晋小型出品商的微薄支持下赢得胜利。


《阿凡达》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等技术奖项。
《阿凡达》科幻类型非奥斯卡心头好
《拆弹部队》如斯,它的对手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阿凡达》和出品商福克斯(Fox)公司是否也对于他们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力中失足难辞其咎?
这部科幻史诗此前就未播先热,赢得了业内评论的满堂彩,相比《拆弹部队》这匹爆冷的黑马,在世界更多更多的地方都为观众所看到(即使是此刻,相信也仍有人在排队等着买票),更别提它那被赞叹过无数次的突破性技术革命。当然,它还拥有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的强大资金支持。
它能否被解释为好莱坞“人格分裂”的终极典范呢?那里的电影选择大部分都受商业驱使,以最大限度地获利为主要需求,然而那里的那些镜头背后的人们,却仍希望被看成“艺术工作者”。又或者,它遭遇滑铁卢是受到自身剧情的政治权利的攻击?因为大部分人认为影片是在影射美国在伊拉克的入侵行为。
又更甚者,《阿凡达》的奥斯卡梦原本注定无法成真因为它是科幻类作品,一个很少被奥斯卡相中的电影类型。说到底,事实胜于雄辩,且先看看同样遭遇的先例。
1977年,当时《星球大战》绝对是一部极具突破性的影片,然而在最佳影片奖方面,它还是败给了伍迪·艾伦的小制作喜剧《安妮·霍尔》(Annie Hall)。1982年,《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重新书写了美国史上的票房纪录,却最终还是被名人传记片《圣雄甘地》(Gandhi)打败,与最佳影片失之交臂。


《拆弹部队》主创悉亮相奥斯卡。
比策略:得投票人心者 方能得奥斯卡
《拆弹部队》前期儿戏 后期高人相助
此外,《拆弹部队》所走的路也可以说是偏离常规的,甚至有点儿戏。在顶峰娱乐于2008年9月份拿下它的国内发行权之后,却因为公司的上映档期太满而将其束之高阁。之后,顶峰为《拆弹部队》选择的首映日期也非常人能预见——大部分严肃题材的影片按惯例皆选择秋季开场,而它却偏偏将《拆弹部队》放在了夏季这个大片济济的档期。
后来,顶峰又将奥斯卡竞选战略交给公关公司42 West全权负责,由这方面的老手辛西亚·舒瓦茨(Cynthia Swartz)操纵。曾将《老无所依》和《撞车》送上奥斯卡最佳影片宝座的舒瓦茨这次同样采用DVD战术,虽然整个策略是通过铺天盖地地派发DVD,让尽可能多的投票人看到这部影片,她却直到12月初才开始行动,并因此遭到指责。
这部没有大牌担正的影片,甚至连主题都不讨好——让许多已厌倦了这场永无止境的战争的观众望而却步。虽然棘手,她仍必须赢得奥斯卡投票者以及学会成员们的注意。现在看来,她的每一步策略都运筹帷幄地相当精准:
除了DVD战术,她确实找到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卖点——那就是所有炒作围绕影片的幕后掌舵者——凯瑟琳·毕格罗来进行,这位女导演身上的光环并不比业内任何男人少。此外,再辅以编剧/制作人Mark Boal的剧本以及真人真事改编这两点进行炒作。她装订好《拆弹部队》的剧本,寄给美国作家协会(Writers Guild of America)的每一位成员,赢得了协会的“最佳原创剧本”奖以及奥斯卡的相同奖项。


《阿凡达》因大量使用CGI技术使其难在“真人”演员那获得支持。
《阿凡达》技术太高反成威胁
就在《拆弹部队》的拉票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福克斯公司似乎对于这场游戏并不重视,只让卡梅隆带队接招。然而卡梅隆最想说的,只是他在得知片中演员因大部分演出都由CGI技术予以捕捉而不被当成真人影片的演员那样重视之后,感到何等何等地失望。
尽管卡梅隆呼吁公平的声音是如此真诚,却并没有让他在众多“真人”演员那儿获得支持,因为他们心中那股可能被“人造人”演员所取缔的危机感实在过于强烈。这堵集体抵制的厚厚的心墙很可能是导致《阿凡达》落马的原因之一,因为演员在投票者中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一开始,顶峰娱乐的营销策略是尽可能地避开《拆弹部队》的伊拉克战争主题,正如《阿凡达》试图弱化它的科幻商标一样。然而最后,两部影片都改变策略,设法将自己定位为银幕史上的重要篇章。结果,《拆弹部队》成功了,而《阿凡达》无法如愿。虽然它无法赢得“最佳影片”的肯定,但至少能满足于“史上最卖座电影”这个常人难以企及的光环。
  商家联盟排行榜 👍